巴松(Basson),又叫大管。古代人们叫这种乐器为崩巴尔德(bombarde),这是一种非常大的木管乐器,有各种不同的类型。这种乐器管身笔直,长度为二公尺半到三公尺。开有九个基本音孔,并有喇叭口。在街上游行时由前面一人背在身上,后面另有一人吹奏。
1539年意大利弗拉尔地方的僧侣阿尔伯纳西将这乐器的管身折叠成并列的两段,一端把它连接起来,于是第一支大管诞生了。由于管子折叠之后很像一捆木柴所以意大利文称Fagotto(一捆、一束之意),大管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
到了十八世纪前半叶,大管开始为乐队采用,而发展到十八世纪末叶,大管已经基本完善,并且成为乐队中固定的成员。1855年,最终运用了波姆体系的机械原理,使大管构造与机械装置成为定型。
巴松由喇叭口、S管、高音短节、低音长节、底节组成。
喇叭口:也叫共鸣口,这是很重要的部分,它的形状会影响到大管的音质。
S管:为管身上端一根细长的、弯曲成s形的金属管子,所以叫S管。起吹奏作用的簧哨装在此管上端。
高音短节:或称“侧翼”,这是管身上半部分。
低音长节:这是管身下半部分。
底节:呈U字形,因而被称作“长椅靴”。这是短节与长节的连接部分。
由于巴松管身很大,吹奏时须用细绳将其挂在脖子上,因此十个手指都可解脱出来参加按孔与按键。短节与长节上的音孔与音键用左手各指按之,底节上的音孔与音键用右手各指按。
推荐曲目
(点击下方曲目标题进行浏览)